网站首页 旅游情报 亲历游记 出行指南 佛旅时讯 景区新闻 旅游景点 旅游攻略 旅游心得
 您当前的位置:佛教旅游佛旅时讯
释永信解析少林寺现代生存方式:先传承再生存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0/6/12 21:27:44

一座寺庙的现代生存

  释永信疑问

  2004年,探索频道去少林寺拍纪录片。据说,他们不知道如何翻译“方丈”这个词,于是将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直译成“少林CEO”。

  以现代企业制度来比拟并分析一座寺院,其间当然包含着一层公众的疑问。这种称谓准确吗?答案,未必是或否那么直接。解答这一疑问,我们必须回到并且进入少林寺本身。30年的改革开放,一座寺院正在发生生存方式的演进,如果我们失去观察,任何答案不免武断。

  在被称为“CEO”两年前,释永信在“两会”上提出议案,“减免信徒进入风景区内寺院门票”。这一议案并不因为仅仅只是“门票”问题而可以被轻薄。2005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一个通知,

  《关于与宗教活动场所有关的游览参观点对宗教人士实行门票优惠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05]2714号)——由此可见门票问题涉及的范围之广泛。这才是中国宗教生存境况的一般性背景。

  但是,对于少林寺而言,门票问题是个悖论:一方面,方丈释永信希望减免,最好取消;而另一方面,嵩山少林风景名胜区的门票100元一张,一年的收入超过1亿元,而少林寺将从中获得30%的收益分配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都是少林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风景区门票的政府收入与风景区里寺院的分成,这是少林寺“经济”构成的主体部分。但是,释永信真实地希望减免——他向本刊记者坦陈其理由:

  信仰自由,却因为门票而受到阻碍,无论怎样讲,这都不合适。发改委通知,亦系遵循这一原则而刊布。少林寺众僧,比如监院释延琳告诉本刊记者:未来门票的减免将是大势所趋。但是,以依赖门票收入为主体的少林寺,在减免门票后,如何自立?这当然是悖论,同样也是疑问。

  对于一座中国著名的寺院而言,其疑问并非门票问题这么单纯。1998年,少林寺到国家工商总局查询“少林”商标,发现截止到此时,这一商标已被与少林或佛教毫无关联的57种商品抢注。

  那么,“少林寺”或者“少林”商标及其背后所隐含的知识产权,其归属究竟是在嵩山上的那座寺庙,还是全社会?或者,谁抢到(注册)就归谁?这是释永信与少林寺从自身的经历,向这个时代提出的真正深刻的疑问。

  释永信提出的疑问,看起来需要足够的时间,在完善宗教、商标、知识产权、物权种种法律体系之后,才有最终明确而明朗的答案。但是,释永信似乎等不及这一结果的到来。与其被动地让别人来侵占并滥用“少林”这一有着1500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资源,不如主动接受并进入这个时代,这是他和少林寺的选择。释永信的选择,自然又引发了媒体与公众的疑问。如此这般还是寺庙吗?疑问是双重的。

  平心而论,一座寺庙比如少林寺,无论在古代中国还是在现代社会,为生存而进入它所处的时代环境,并遵循时代的规则,自然而必须。只不过在当下中国这个时刻,我们需要更为本土的佛教比如少林寺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传统的智慧与知识资源,显然,至少目前这一需求的满足尚待时日——需求与供给在此处构成落差。公众疑问的心理底因在此。

  当然,疑问——无论是公众的还是释永信的,只是我们进入、发现并理解一座中国寺院在现代社会生存的起点。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很坦诚地说:“我们所有的努力只不过在寻找一种生存的模式。对于少林寺,首先是传承,之后是能够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政府的需求、公众的需求以及信众的需求。只要这样,我们就能生存,就有价值。我们能够提供什么?生活方式、智慧和知识。”

  生活方式、智慧和知识,这是一个已经达成的结果?不。正处于中国重大时代转型过程中的少林寺,这只是它开始的一个方向。■

  少林寺:由武功生发的自我重建

  少林寺内部如何管理,是个更加复杂,可是少人关注的话题。

  1988年,少林寺武僧表演团成立,这是一个开始。但更多的少林遗产还是处于乡土状态:少林骨科药方和药膳方极多,只是少林寺的僧侣们一直在乡间行医;而作为禅宗祖庭的少林寺,当时几乎没人关注其禅修。2004年始,释永信成立少林药局和禅堂,药局的目标是恢复近800年历史的少林旧制和医宗传承;而禅堂恢复后,完全按照宋代仪轨集体坐禅,每年的禅七会更是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大批“禅和子”。

  释永信解释:少林寺选择了将传统的“禅、武、医”作为“软件升级”——释永信很喜欢用外界的流行词,这更近似自我重建,重建一个断裂的传统。

  封闭的传统武功

  武僧团的教头延奥最后一次和外人交手,已经是3年前的事情了。而再之前的一次交手,更是在7年前。记忆这么清晰,并非因为交手机会少,纯粹是因为他在两次交手中轻易胜利,3年前的这次,甚至对手在一丈外就近不了身了。不过,他并不愿意提起这些。

  和延奥的谈话,约在少林寺特有的紧那罗王殿外,这是少林寺供奉的少林功夫护法之神,为一般寺庙所无。传说“紧那罗王”就是明代一位在某个危急时刻解救了少林寺厨房的老火工,一直偷偷习武,被后世奉为神灵。

  可是现在少林寺已经不存在那种偷练武功之人了。功夫高强者,被请入武僧团当教头。武僧团不设总教头,几个教练都强调:本寺没有绝对的武功第一。延奥说:有时可能你胜过了别人,别人也可能胜过了你,你能说谁是第一呢?人生境界也就是功夫的境界,到了高境界,功夫才会进入到随心所欲的自然状态,达到无物无我之境。

  为了类似原因,少林寺的武僧们不参加任何武术比赛,更不参加什么电视擂台比武,拒绝了竞技和比赛。在他们看来,外界搞的是“武术”,不是他们所修炼的“功夫”。

  如果穿着阔大的僧服,一点都看不出延奥有功夫在身,只是觉得47岁的他非常年轻。后来他身穿短打拍照的时候,才惊奇地发现,他的胳膊,是一般人的两个粗。延奥很欣然,看不出功夫才说明自己有了真功夫,不像十几年前走出寺庙的时候,经常有人来主动挑衅他。

  上世纪80年代,那部著名的电影《少林寺》的放映,激发了全国各地的人前来少林寺学习武术的热情,延奥就是其

[1] [2] [3] [4] [5]  下一页

[]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 江浙佛教网 Www.JZFJW.Cn 苏ICP备14059615号
手机:17778059962   电子邮件:admin@fjdh.cn   关于我们